編者按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:“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??茖W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?!?新中國成立以來,廣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國大地上樹立起一座座科技創新的豐碑,“兩彈一星”功勛獎章獲得者——王淦昌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。王淦昌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、新中國核科學和核武器研制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,也是原子能院第三任院長。值此王淦昌先生誕辰115周年到來之際,為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,加強作風學風建設,原子能院組織開展“紀念王淦昌先生誕辰115周年”系列活動。院官微將從今天開始,通過講述一張張老照片背后的故事,追憶王淦昌驚天動地的隱秘生涯,感受他以身許國的情懷和境界,激勵和引導新時代科技工作者踐行“以身許國、敢為人先、嚴謹求實”的院訓,在薪火相傳中肩負起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!
漫漫求學路 拳拳報國心
王淦昌這張照片拍攝于1929年的清華園。從農村私塾到清華大學,王淦昌始終行走在奮發求學的道路上。在多年的求學經歷中,他逐步養成了不斷探索與學習新事物的良好習慣,更激發了科學報國的志向。愛國與科學成為王淦昌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,決定了他畢生的道路。
1907年,王淦昌出生在江蘇省常熟縣(現為常熟市)豐塘灣王家宅院。他的父親是當地一位有名的中醫。4歲時,父親不幸病逝;13歲時,母親病逝。不幸的童年磨煉了王淦昌堅強不屈的個性。
1919年,“五四”運動爆發,愛國烈焰蔓延全國。正在讀小學的王淦昌參加了教師帶領的學生隊伍,舉著小旗在街上游行,宣傳抵制日貨,反對賣國賊。在他的心靈深處,埋下了熱愛祖國的種子,走在游行的隊伍里,他感到自豪,感到光榮?!拔抑幌胫転閲业呐d亡出點力就是光榮,大家就歡迎,否則會受人唾棄,岳飛和秦檜就是這樣的例子,我從小就想著要做岳飛那樣的人?!?/p>
1920年,小學畢業的王淦昌到上海浦東中學繼續讀書??炭嗟乃麅H用4年時間學完了中學全部課程,且成績優秀,尤其是英文和數學。中學時期對王淦昌影響最大的是數學老師周培,他是一位留學海外的數學家,他的教育理念是“融會貫通,因人施教,激勵自學,啟發學生思索”,課堂教學核心理念與綜合實踐課程緊密結合,同時課堂教學與課余活動緊密結合。王淦昌在這樣的教學方式引導下,學習進步迅速,竟在中學階段,看完了大學一年級才開設的課程《微積分》。
1925年6月,上海發生了震驚全國的“五卅”慘案,各界紛紛起來反對帝國主義的暴行,王淦昌和中學同學們在上海南京路上游行,并抱著傳單沿途散發。英租界的一個印度巡捕抓住了他,王淦昌質問他:“在我自己的國土上散發傳單,你憑什么抓我?”巡捕愣愣地看著他,過了一會兒才用英語咕嚕道:“你自己的國土?可這里是英租界!”王淦昌用英語冷冷地駁斥道:“正因為這里是英租界,我才來散發傳單。你和我還不是一樣,我的祖國受帝國主義欺凌,你的祖國則已淪為帝國主義殖民地,當了亡國奴??上У氖?,我還為祖國的命運而拼搏,而你卻為侵略者效勞,如果這件事發生在你的國土上,你能抓住自己的兄弟同胞嗎?”印度巡捕無言以對,把王淦昌逮到一個僻靜處悄悄放了,臨走還握著王淦昌的手說:“小兄弟,你說得對,你說得對,我理解你?!?/p>
“五卅”運動后的王淦昌一下子成熟了許多,使他明白了中國為什么落后貧窮、屢受列強的欺侮。懷著科學報國、振興中華的志向,那年夏天,王淦昌報考了清華大學。清華大學從1925年開始設立大學部,王淦昌被錄取為第一屆學生。
在清華大學,葉企孫先生對王淦昌的傳授和指引,使他對實驗物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;吳有訓先生的實驗課也對王淦昌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,人們評論王淦昌是“吳有訓作坊里的高徒”。葉企孫教授和吳有訓教授是中國近代物理學的先驅,也是王淦昌的物理學啟蒙老師。在他們的言傳身教和指引下,王淦昌走上了物理學研究的道路。
1926年3月18日,清華、北大、燕大、女師大等高校學生聯合舉行反對八國最后通牒的集會游行,游行隊伍沿途發傳單,高呼口號,當游行隊伍到達鐵獅子胡同段祺瑞的國務院前廣場時,守候在那里的全副武裝的軍警把槍口對準了游行隊伍,這就是歷史上的“三·一八”慘案。
當時正在清華大學讀書的王淦昌也參與了這次游行集會活動,親眼目睹身旁的同學在槍聲中倒下,死里逃生的他雖然艱難回到了學校,卻得知愛國學生慘死47人、受傷150多人的消息。晚上,學生們都來到了葉企孫教授的家,向老師說了白天發生的事情,葉企孫教授非常氣憤,他壓抑住悲痛,激動地對學生說:“你們明白自己的使命嗎?一個國家、一個民族,為什么挨打?為什么落后?你們明白嗎?如果我們的國家有大唐帝國那般的強盛,這個世界上有誰敢欺侮我們?一個國家與一個人一樣,弱肉強食,是亙古不變的法則,要想我們的國家不遭到外國人的欺辱,就只有靠科學!科學,只有科學才能拯救我們的民族……”葉先生說完淚如雨下。
葉企孫先生的愛國激情,他的科學救國的遠見卓識、對青年學生所寄予的厚望,深深感染了王淦昌。從那時起,愛國與科學成為王淦昌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,決定了他畢生的道路。
在大學的最后一學期,王淦昌在吳有訓的指導下完成了實驗——《測量清華園周圍氡氣的強度及每天的變化》,這個題目涉及氣象知識和實驗方法,當時在國內尚無人涉獵。1929年6月,王淦昌畢業,成為清華大學第一屆物理系畢業生,并留校任助教。